人力资源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新闻中心
 
 
 
片剂 丸剂 胶囊
颗粒    
 
 
公司新闻 < 新闻中心 < 灵泰药业
 
正确看待中医药的副作用
2004-5-17

 

近日有关方面传出消息,一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致病药物中,中药仅次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排在第三位。中药一下子成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之一,着实让人吃惊不小。此后,业界作出强烈反应,《中国医药报》采访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邓培媛,邓就此明确指出,发表在网上的该条消息和据此做出的相关报道缺乏科学依据,“中药不良反应位居前三”报道不实。 一场口水大战就此爆发,公理婆理,听起来似乎谁都头头是道,只是苦了老百姓,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国庆前后,不少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咨询,中药副作用到底有多大?中药该怎么吃?记者近日采访了重庆市中医药权威、重庆市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宪策主任中药师,他指出:中药和其它药品一样,确实也有副作用,但更关键的是使用方法,服用中药也需要遵医嘱。中医药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决不能因噎废食。 曾老先生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虽说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但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或多或少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个别药物毒性较大,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专家指出,同化学类药品一样,中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正是我国逐步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原因,但切不可因为看了近几天的有关报道就误以为中药越来越不可靠。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几乎完全忘记了“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对中医药的副作用完全视而不见,如今一听说中药也有副作用,便大吃一惊,以为是件很了不得的事。这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去也不问该不该吃就乱吃中药,现在一听中药就害怕了,要划清界限。“老实说,这两种态度都是极其幼稚和不科学的。”曾先生说。 曾说,中医有个说法:“使用不当,人参可以杀人;用得恰当,大黄也能救人”。比如说,龙胆泻肝丸是汉朝一直沿用下来的古方,救了很多人;现在发现该药还会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一些厂家将其中的川木通用关木通替换,另一方面问题出在怎么用药怎么吃药上。 据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会有不同的影响。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将会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千万不能听说某某药有副作用就“因噎废食”,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盲目不服药或减少剂量,这样只会延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 曾先生告诉记者,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这些高危人群有:老年人、孕妇、婴儿和儿童、肝脏疾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罹患多种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用药时要更加谨慎。如果说因为个别人用药有些不良作用,而一概否定中医药的神奇作用,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极不负责的。 曾先生认为,药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会有我们未曾发现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会与食物、酒精、其他药物交互作用,产生不正常的反应。故服用药物前,必须先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及时咨询医师。 专家指出,不能仅凭一家或几家医院对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例调查的结果就推断“在致病药物中,中药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三位”。这既存在不科学的类比,又存在对药源性疾病概念不清的问题。药源性疾病的成因很多,因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只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他如不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和医嘱用药、不对症用药等等引起的疾病也都属于药源性疾病。
 
网站内容导航--  
黑ICP备17002663号-2 www.lingtaipharm.com
2007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网站的使用遵从互联法律声明、免责声明及隐私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