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推动我国融资结构调整,缓解银行体系的资本需求。
报告指出,近一年多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但是,随着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银行风险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充足率下降。监管部门相应提高了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加之新巴塞尔协议将逐步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监管要求趋于提高等因素,强化资本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
“强化资本约束,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运用效率,有利于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缓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调整我国融资结构和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央行在报告中建议,当前,应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的资本监管理念和方法,继续优化资本监管体系,在不断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和内部积累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资本约束理念,真正建立起资本约束的长效机制,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运用效率。
央行称,首先是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使信贷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研究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平稳增长,增强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其次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强化银行主动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根据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及资本占用少的业务和项目,转变盈利增长方式,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资本运用效率和竞争实力。
另外还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经济资本管理,健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占用的平衡关系,实现资本对资产的有效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