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这是昨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加以强调的内容。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外部需求看,虽然存在欧洲部分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但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从国内情况看,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2010年以来宏观政策在坚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采取了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以及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
从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指标继续上升或出现一定程度回稳,总体仍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报告强调,“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回稳,国内生产能力较为充裕,经济趋向稳定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这些都有利于稳定价格水平。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报告指出,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0.3%,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松投融资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