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冲着银行宣传单一句“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30%”的介绍所打动,家住汉口武胜路的周春芳兴冲冲地买了一款理财产品。谁知上月到期后,实际年化收益率只有2.38%。令她大失所望。
昨日,周女士向记者投诉,2008年初,股市行情不好,买股票总是亏本,但她既想参与证券市场,又要回避高风险。当年2月,她去银行和银行理财师沟通后,在理财师建议下,买了5万元的这款产品,想着无论如何,基金一年10%的收益率总是有的。
该款理财产品于2008年1月发行,投资期限为两年,主要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基金,产品说明上显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0%”。但受2008年国内股市低迷表现的影响,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到期年化收益率仅2.38%。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30%相去十倍以上。
记者发现,这款产品的说明书中,介绍其产品特色为:利用成熟的基金评价系统,精选长期优胜基金,是基金中的基金。优选基金、组合投资,享受绩优基金超额收益,降低单一基金投资风险。相关的资料显示,该款产品资金主要投向了固定收益类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现金。在2009年其中有4个月的月末该款产品配置于现金及其他的比例均接近100%,其他时候,该产品配置于股票类基金的资产比例也一直低于20%,甚至为零。该款产品的最高时也只有1.08元,即累计涨幅不超过8%,随后净值即跌回1.04元左右。
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理财师易寿梅提醒,预期收益并非实际收益。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查看具体资金投向、配置结构以及银行自己对此类产品的风险评级。如果认为产品投资不满意,可以在产品存续期间,可以赎回的时候正常退出,不要坐等到期不理想的投资回报。 |